
用高中數學, 評估「好投資vs壞投資」, 計算『感覺謬誤』
2025 Jun 21 投資碎碎念 體驗與心得
投資就是用<錢員工>, 靠『穩定的』複利來累積驚人的財富!
最近跟朋友聊天時,他突然說了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:
「會不會我們現在汲汲營營賺個十幾萬,其實時間拉久來看,搞不好以後看起來只是捐款的零頭?」
這句話太有感!
決定做一份簡單的比較,用高中程度的數學,拆解三種常見的財務選擇:
【情境假設】
一, 借錢投資基金 二, 貸款買房自住 三, 貸款買房收租
【假設條件一致,做法不同】
項目 | 數值 |
---|---|
自有資金 | 300 萬 |
槓桿貸款 | 1000 萬 |
總投資/購屋金額 | 1300 萬 |
投資期間 | 30 年 |
房貸條件 | 前 3 年只還利息(2%),後 27 年本息平均攤還(2%) |
收租假設 | 每月租金為房價的 0.3% → 3.9 萬/月 |
自住房租假設 | 若未購屋,需自行租屋 3 萬/月 |
基金年報酬率 | 年化 6%(複利計算) |
▶️ 選項一:借錢投入基金
投資金額:1300 萬(含貸款)
每月還款:約 36,956 元(30 年平均)
30 年總還款:約 1,330 萬
基金複利成長後:約 7,467 萬
扣除貸款支出後:6,137 萬
扣除 30 年租金(1080 萬):5,057 萬
(部分版本保守估算後為 約 3,873 萬)
✅ 資產淨值最高,但必須持續租屋。
▶️ 選項二:買房自住
房價:1300 萬
房貸:1000 萬(條件同上)
每月不需再付房租,間接省下:3 萬/月 × 12 月 × 30 年 = 1,080 萬
假設房價不漲:房產價值仍為 1,300 萬
扣除還款後:資產淨值為
👉 1300 萬(房產)+ 1080 萬(租金節省)- 1330 萬(還款) ≈ 1050 萬
📌 穩健、保守,但資產成長有限。
▶️ 選項三:買房收租
每月收租:3.9 萬 → 30 年總租金收入:1,404 萬
自己仍需租屋:支出 3 萬/月 → 30 年為 1,080 萬
房價不漲:房產仍為 1,300 萬
總還款:1,330 萬
淨資產為
👉 1300 萬 + (1404 萬 - 1080 萬) - 1330 萬 = 294 萬
🔻 乍看穩定現金流,但實際獲利最差。
📌 重點結論(違反直覺):
借錢投資指數型基金,長期報酬勝出一大截,甚至成長逾十倍!
自住買房等於強迫儲蓄,房價不漲仍有約千萬淨資產。
買房收租反而最不划算,現金流抵不過貸款壓力。
這就是「感覺謬誤」的最佳示範——我們以為保守、安全的選擇,實際上可能拖慢了財富成長的速度。
👉 你是哪一種直覺選擇?
#投資思維 #理財邏輯 #買房迷思 #資產配置 #用數學決定人生選擇 #複利的力量
📈 附圖解析:
圖 3|情境一(無寬限期)30 年資產成長
圖 4|情境一(僅能借 600 萬 + 利率提高到 3%)→ 最終資產仍為 2,856 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