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風險不一定高報酬的迷思
2024 Nov 26 投資碎碎念
在投資理財中,經常聽到「高報酬一定高風險」這樣的說法。這句話的核心是:當一個投資方案提供較高的潛在回報時,它通常伴隨著較大的風險。然而,這樣的假設並不總是成立。實際上,「高風險不一定高報酬」也是一個重要的觀點。下面我們來解釋這兩者之間的關係,並通過常態分布圖來具體說明。
1. 什麼是高報酬與高風險?
在金融學中,風險通常指的是投資回報的變動性,或者說標準差(Standard Deviation)。標準差越大,表示該投資的回報波動越大,風險越高。而報酬則指的是投資的收益,一般是該投資的平均回報(Mean)。如果一個投資的預期回報較高,但其波動性(風險)也很大,那麼這個投資的回報和風險之間的關係就是「高報酬高風險」。
然而,「高風險不一定高報酬」的觀點則是指,即使某項投資的風險較大,若其回報率並未達到預期,則高風險不一定能帶來相應的高回報。
2. 常態分布與風險、報酬
在統計學中,常態分布(Normal Distribution)是一種廣泛使用的機率分佈模型,適用於描述大多數自然和社會現象的隨機變數。常態分布的特徵呼應前一段的兩個金融特徵是:
- 平均值(Mean)位於分布的中心,代表了預期的回報。
- 標準差(Standard Deviation)決定了數據的分佈範圍,越大表示回報的波動越大,即風險越高。
常態分布圖形呈鐘形,左右對稱,且大多數數據集中在平均值附近。從這個分布出發,我們可以理解高報酬和高風險之間的關係。
(1) 平均值與標準差的關係
在投資中,如果某一資產的回報分布呈常態分布,則我們可以使用平均值和標準差來預測該資產的回報情況:
- 高報酬(高平均值):如果資產的平均回報較高,則該投資預期的回報較為豐厚。
- 高風險(高標準差):若資產的回報波動性大,則標準差較高,這意味著資產的回報範圍較大,風險較高。
(2) 常態分布圖示
為了更清楚地說明,我們來繪製一張常態分布的圖。假設我們有兩個投資情況分佈A與B,兩者的回報分布如下:
- 投資A:平均回報為5%(分佈的平均值),標準差為2.5%。
- 投資B:平均回報為5%,標準差為4%。
這兩個投資的回報分布的圖形如下:
- 投資A的分布集中在5%的回報周圍,且波動性較小。
- 投資B的分布則相對較寬,雖其平均回報一致,但風險可能更大。
4. 高報酬不一定高風險
從上述的常態分布圖來看,我們可以看到,儘管投資B的平均回報一致,但其風險(分佈波動範圍)較大。而投資A它的風險較小,投資者可以較為穩定地預測其回報。這也說明了「高風險不一定高報酬」的概念。
因此,投資者在選擇投資時,應該根據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來做出決策,而不僅僅是根據印象中高風險可能對應高回報而投入。需要綜合考慮回報的可持續性和風險的控制。
結論
總結來說,「高報酬一定高風險」在多數情況是對的,但「高風險則一定高報酬」則不必然,一些有欺瞞性的投機商品,往往都勸說這計畫「高風險」所以一定「高報酬」。本篇論點則強烈反對此一說法。
在實際投資中,投資者應該根據既有的資產風險、平均回報數據,以及市場環境來進行選擇,避免為追求高回報而將風險承受度不斷增高,最後不僅沒有得到高獲利,反而承受不斷侵蝕的虧損。